昇 基本解释
● 昇
shēng ㄕㄥˉ
同“升”。 英语 rise, ascent; peaceful; peace
【漢典】
昇 國語辭典
昇ㄕㄥshēng 動上升。南朝梁·江淹〈石劫賦〉:「日照水而東昇,山出波而隱沒。」
晉級、登進。《舊唐書·卷七十四·馬周傳》:「自古郡守、縣令,皆妙選賢德,欲有擢昇宰相必先試以臨人。」
名姓。如宋代有昇元中。
【漢典】
【辰集上】【日】
昇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4
昇 《康熙字典》
【辰集上】【日】
昇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4
【唐韻】識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書蒸切,𠀤音陞。【說文】日上也。古只用升。【正字通】昇,平也。【類篇】或作陹。
【漢典】
【卷十四】【斗】
↳升 《说文解字》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昇”字头,请参考“升”字:) 【卷十四】【斗】
《說文解字》
十龠也。从斗,亦象形。識蒸切文十七
《說文解字注》
(升)十合也。十合各本作十龠,誤,今正。律曆志曰:合龠爲合,十合爲𦫵,十升爲斗,十斗爲斛。而五量嘉矣,作十龠則不可通。古經傳登多作𦫵,古文叚借也。禮經注曰:布八十縷爲𦫵。𦫵字當爲登。今之禮皆爲𦫵,俗誤已行久矣。按今俗所用又作陞。經有言𦫵不言登者,如周易是也。有言登不言𦫵者,左傳是也。从斗,象形。斛左耳爲升。右耳爲合。以象耳形也。各本作亦象形。非。識蒸切。六部。合龠爲合,龠容千二百黍。十字各本無,今補。不補則五量惟𦫵斗斛見於本書。且失其相絫之數矣。絫下云:增也。一曰十黍之重。正爲銖字張本。鬲下云:鼎屬。實五觳。又云:斗二𦫵曰觳。正爲角部觳下無此義,故補之。亼部合下無一曰十龠爲合之文。龠部下無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。此處之當補,正同鬲下,非沾足也。合龠爲合,見律曆志。而尙書正義引作十龠,月令正義引作合,通典引作十,六典說唐制作合。是漢書古本不同。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,躍於龠,合於合,廣雅二龠曰合,𣃔之。知十龠之非矣。古者一分一合謂之判合。叚是十龠,則此量不得名合。不得云合於合,合二龠爲合。猶之十二銖㒳之爲兩也。文十七。小徐十六
【漢典】
昇 音韵方言
国际音标 ʂəŋ˥ 唐代读音 *shiəng日语读音 NOBORU韩语罗马 SUNG现代韩语 승越南语 thăng
客家话 [梅县腔] shin1 [台湾四县腔] siin1 [客英字典] shin1 [陆丰腔] shin1 [客语拼音字汇] sin1 [海陆腔] shin1 [宝安腔] sin1粤语 sing1
近代音 審母 庚青韻 平聲陰 聲小空;中古音 審書母 蒸韻 平聲 升小韻 識蒸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透母 登部 ;王力系统:書母 蒸部 ;
官话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
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
【漢典】
昇 字源字形
字源演变
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「昇」 說文‧日部「昇」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
字形对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
异体字升 陹
【漢典】
【加载评论 】
【论坛讨论】